在安徽枞阳县的深山中,隐藏着一个古老的村落,这是我的祖籍。那里的时光仿佛永远停滞,只有一条蜿蜒的山道与外界相连,没有引人注目的资源,也没有如诗如画的景致。正因如此,在抗战时期,这里甚至连战争的硝烟都未曾触及,村子静悄悄地走过了岁月的长河,仅有的变化,也只是草房渐渐换成了瓦房。
我第一次回到这片故土时,已是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那时,爷爷决定带我们一大家子回乡,这也是他近二十年来首次踏上归途。爷爷是家中的长子,年轻时考上大学便离开了这个深山的怀抱,而这次回乡之旅,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爷爷家中有三兄弟和一个妹妹。爷爷与他的二哥都早早离家闯荡,而小爷爷和姑奶奶则选择留在了这片土地,陪伴在父母身边。那次回乡,我们一大家子都住在姑奶奶的家中。她家新建了房舍,宽敞而明亮。大门外,新铺的公路直通山外,而屋旁则是一池碧水。尽管有人说这屋子的风水并不尽如人意,但姑奶奶却对此不以为然,依旧安然地生活在这片她深爱的土地上。
那时的曾祖父母都还健在,但因与小儿媳的关系不和,多年来一直与姑奶奶一家同住。两位老人家偏爱清静,于是,在水塘边的老宅里,他们种花养草,享受着自在的晚年生活。
这个村子大多数人都姓张,可以说,村子后面的那片土山上的坟墓,便是我们家的祖坟。就在姑奶奶家门外的公路对面,几座土山相连,历代祖先都长眠于此。而在大年三十这个特殊的日子,爷爷会带领家族成员上山祭祖,之后才能团聚吃年夜饭。
在祭祖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奇特的角落,那里有一座雕刻精美的墓碑,而它背后的土坟却是半掩的,露出一副灰色的棺材。出于孩子的好奇心,我向爷爷询问这其中的缘由,他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那是迷信的东西,无需深究。
然而,我的好奇心却被彻底点燃。第二天,我便拉着小堂叔再次登上那座土山,想要一探究竟。我们绕着那座奇特的墓碑走了一圈,只见墓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只能依稀辨认出“某门张氏XXX清道光某某年立”的字样。
小堂叔告诉我,这口棺材是石制的,而且已经这样半露在地表很长时间了。他还说,每年祭祖时,大人们都不会来给这座墓烧纸,他也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晚饭过后,我们围坐在太奶奶的身边,听她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我忍不住向太奶奶问起那座奇特的墓,她沉思了片刻,才缓缓开口。
原来,那座墓背后隐藏着一个悲伤而深远的故事。在道光年间,我们家还算是村子里的殷实人家。那时,家中有个名叫秀儿的女儿,她在十七岁那年嫁到了外村,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传来了她跳河自尽的消息。
秀儿的娘家人与婆家人因为她的死因争执不休,官司打了大半年,却一直没有结果。最终,秀儿只是被草草地葬在了地里,没有进入婆家的祖坟。而就在那场官司之后,秀儿的婆婆和丈夫新娶的媳妇都相继离奇死亡,村里人开始传言说是秀儿回来报仇了。
后来才知道,秀儿在死的时候已经怀有了三个月的身孕,她是被婆婆和丈夫逼死的。在那个年代,秀儿作为家中的独女,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却遭遇了如此不幸。她的死,给两个家庭都带来了深重的阴影。
为了避免更多的灾祸,两家人最终决定请阴阳先生来化解这场恩怨。先生说秀儿是冤死,且一尸两命,她生前善良,死后也不愿伤害无辜。于是,在两家人的商议下,秀儿被重新安葬在了我们家的祖坟里,那座奇特的墓碑和半掩的土坟,便是她最后的归宿。
#深度好文计划#听完太奶奶的讲述,我深感震撼。那座墓碑和土坟,不仅仅是一个死去的姑娘的象征,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历史的见证。在那个年代,女性的命运往往被家庭和社会所束缚,她们的生命和尊严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而秀儿的故事,便是那个时代无数悲剧中的一个。夜幕降临,我独自站在那座土山上,望着远方的天际。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或许,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秘密。而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尊重历史、铭记过去,让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永恒的印记。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