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枞阳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基调,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始终如一抓好村容村貌提升,倾心倾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内外兼修”让乡村之美日益“神形兼备”,乡村治理、家风家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农村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美丽“面子”刷新乡村“颜值”“垃圾随处堆积,污水遍地横流,一到下雨天,根本没法出门。”在枞阳县钱铺镇虎栈村村民金玉的印象中,早些年这样的农村面貌已成为历史。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下,如今的虎栈村,道路干净整洁,污水有效管控,垃圾分类管理,村民出行有公交……“变化真是太大了,比以前在外地的城里住得还舒心。”位于枞阳县龙形山下的虎栈村是年建设的省级美丽乡村,该村以“溪抱龙形、秀美虎栈”为建设主题,据山沿溪,形成”一心、一带、三片”结构体系,铺设污水主管网米,户接入污水支管网米,新建排水沟米,改建卫生厕所户,新建文化休闲广场平方,沟塘清淤、道路黑化、村庄亮化等全面完成,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一座生态宜居宜游的特色村庄已然呈现。虎栈村的变化是枞阳县坚持点线面协同推进,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枞阳县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从农民最期盼、最需要的方面着手,坚持把更多民生资金投入到水、电、路、污水管网等设施建设,已建成的中心村均实现垃圾污水综合治理、改水改厕、“组户通”项目全覆盖。累计拆除无功能建筑、危房等52万余平方米,中心村户改厕个,新增污水处理设施套,污水主支管网公里,公厕55座、停车场处、组组通和户户通道路多公里,安装路灯约盏,文化墙处,创建省级森林村庄58个,完成村庄绿化8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厚实“里子”引领乡村产业“这片经果园就是我们村的致富园!”在枞阳县义津镇姚王村的一片青翠的果园里,该村党总支书记李必清的脸上写满自豪。拥有耕地亩、山场余亩、水面余亩的姚王村有着天然的优势农业生产资源。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该村利用村级集体土地资源和涉农项目资金以及农户土地经营权,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问计于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稳固传统粮食种植的基础上,建设起一片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基地——果林基地和优质水稻基地。“年以来,村集体合作社流转耕地和山场亩,其中樱桃、猕猴桃、油桃、水蜜桃等经果林流转山场亩,优质稻鸭种养殖流转耕地亩,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李必清介绍说,目前,该村正依托该农业基地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以农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固则枝荣。如今,像姚王村这样通过特色产业引领美丽乡村经济发展的村庄比比皆是。近年来,枞阳县将美丽乡村中心村、特色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结合起来,推动了官埠桥镇官山村、义津镇塔桥村中心村的白茶,钱桥镇石马和高丰村油茶,义津镇姚王中心村和白柳镇山河中心村樱桃、水蜜桃等一批特色产业和乡村的融合发展。同时,该县还大力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美丽乡村中心村黑猪、媒鸭、白茶等特色农产品的培育与制作和网上销售,一改过去由“量”取胜、“做大做强”的传统思维,转变为追求“精而有特色”的个性化思维,把乡村价值融入产品之中。品牌的市场美誉度和占有率得到进一步提高,特色农产品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据统计,该县全县省级美丽乡村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6个,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的有44个。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在种满了红花绿树的庭院里侍弄花草,每天陪着90岁高龄的母亲闲话家常,不时嘘寒问暖。这是白柳镇古楼村民周春德的日常。作为村里的一户“最美家庭”,母慈子孝、家庭和美的周春德家庭是村民学习的榜样,也是古楼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作为“安徽省优秀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村庄,古楼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突出民风文明建设,组织评选了一批“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最美婆媳”,形成了健康、文明、和谐的村庄风气,“村庄越来越美,好人好事越来越多,邻里关系也更加亲密,农村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古楼村党委书记周玉国感慨地说道,和谐文明的乡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久的将来,古楼村将会呈现出更加美好的面貌。乡村振兴,文明新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石。近年来,不仅是古楼村,枞阳县各乡镇、村庄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都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标,以弘扬和培育民风、家风、村风为抓手,深耕文明乡风,扮靓美丽乡村,积极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共同提升,在注重育“新农人”的同时,更注重树“新乡风”,实现“物的美丽乡村”向“人的美丽乡村”转变。“十三五”期间,共评选出省市县各级“好公婆、好儿媳”“最美庭院”“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户(人)。同时,健全完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村民自治体系,各村级党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以各种方式开展集中宣讲。此外,还充分发挥乡贤力量,通过“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的道德评议活动,把好人好事和失德失范案例摆出来。如今,美丽乡村中心村风清气顺,小事大事有人问,到处洋溢着人间暖暖的真情。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方盼亮、通讯员吴文华采写,照片由刘敏、吴文华提供-05-:00:00:0方盼亮精雕细琢全域皆景幸福生活全民共享/enpproperty本文来源:铜陵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