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儿时骑在父亲脖子上的笑声么?
还记得第一次离家,
父亲那不舍的眼神吗?
他们呵护我们长大,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今天是父亲节,我们向天下所有的父亲,
说声:节日快乐!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感谢
那些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
“科学之父”
今天,高小新和大家一起
向这些“科学之父”致敬。
“现代科学之父”牛顿
年1月4日,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的牛顿出生。
艾萨克牛顿(IsaacNewton)出生于英国林肯郡,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是17世纪科学革命的顶峰人物。
在光学方面,他发现了白光的色散现象,为现代物理光学奠定了基础。
在力学方面,他总结出的三大运动定律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后又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数学方面,他是最早发现微积分的人。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现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年3月31日,牛顿与世长辞。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英国人把他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著名英国诗人亚历山大波普(AlexanderPope)在为牛顿撰写的墓志铭中写道:自然与自然的定律,都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来吧!于是,一切变为光明。
“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
英国著名数学家、密码学家、计算机科学先驱图灵(AlanTuring),年生于英国伦敦,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二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图灵曾协助英国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谜”(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图灵在战时的贡献,一直到年才对外曝光。这个机构每天破解约份德国军事通讯,外界认为在图灵团队的协助下,二战缩短了多达两年。
图灵同时也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计算机科学之父”。
慈云桂: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慈云桂是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的总设计师,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奠定了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基石,被称为“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年慈云桂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今铜陵市枞阳县)。他幼时在家乡读私塾,18岁毕业于桐城中学,22岁考入湖南大学,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读研究生。年后,慈云桂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和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常务委员。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慈云桂的一生都致力于计算机研究和教学工作。年,他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电子管数字计算机;年,他主持晶体管通用计算机B的研制,成为我国最早研制成功的晶体管计算机之一。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成功问世。
二十世纪,计算机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性能的巨型计算机是检验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气象、地震、核能、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巨型计算机有着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年,慈云桂接到研制国产巨型计算机的任务。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亿次电子计算机“银河”。这使我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具有研制巨型机能力的国家之一。
在“银河”亿次机研制成功后,慈云桂团队又开始为新型“银河”巨型机做大量的预研工作。年11月,“银河-∏”如期研制成功,它的计算速度达到每秒10亿次,主频50兆赫。填补了我国面向大型科学研究与工程计算机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通用并行巨型机的空白,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科技成果之首。
“地理信息科学之父”古德柴尔
迈克尔弗兰克古德柴尔德教授是美国科学院地理信息科学院士,现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地理系教授,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国际影响力,曾获得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的“瓦特林路德国际地理学奖”,被誉为“地理信息科学之父”。
古德柴尔德最重要的学术成就是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研究,此外还涉足“自发地理信息”研究。
关于GIS的未来发展,古德柴尔德此前有不少预测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如大数据的应用、室内地图、物联网、实时GIS等,当媒体请他再对下个10年进行预测时,古德柴尔德表示:“我的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无人驾驶。”
古德柴尔德认为,无人驾驶将是未来GIS应用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他表示,无人驾驶技术对GIS的速度、精度、数据量等指标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GIS要进一步的发展和进化,才能满足未来社会类似的需求。而5G甚至之后更快速的无线通讯技术也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中国现代冰川学之父”施雅风
施雅风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年获浙江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年2月逝世。他是中国冰川学的奠基人,是中国冻土学和泥石流研究的开创者,推动了中国冰川物理、冰川水文、冰芯与环境、冰雪灾害、第四纪冰川等方面研究,系统发展了冰川学理论,为中国冰川科学跻身世界冰川研究先列奠定了基础。
从年开始,施雅风率领考察队,先后对天山、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等地的冰川进行科学考察,从无到有开创、发展了中国的冰川学研究。由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大量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历时24年,完成《中国冰川目录》12卷23册,获得了近5万条冰川30多项参数的系统信息,摸清了中国冰川资源家底,使中国成为世界各冰川大国中唯一全面完成冰川编目的国家。
在冻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看来,施雅风先生不仅特别重视年轻人才的培养,让学生尽力发挥特长,在重压中锻炼成长;还非常重视对外交流和合作,年,先生率团参加国际冰川学术会议,从此打开了中国冰川研究与国外交流的大门。
程国栋说,施先生对中国冰冻圈科学等学科的奠基和推动作用、在地球环境科学领域的科学建树以及在整个地球科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愿先生的精神长存,激励后辈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青年科学家代表了
人类科学发展的未来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这片创新热土上
诞生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开拓者!
大家都在看
原标题:《父亲节,我们致敬那些科学之“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