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50MW光伏电站项目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新时代呼唤新发展。作为传统能源大省,安徽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推动能源综合改革创新方面敢于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碳中和工作与乡村振兴、富民强省聚合发展的创新之路。这其中,行业头部企业为安徽的发展大势输出了产业智慧和能量,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壮大。

安徽池州市青阳县MW渔光互补项目

政企协同,发掘资源、技术优势为能源转型赋能

“两淮矿区国家级煤炭基地”是我省的一张能源名片,在长时间内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长期的开采也带来了资源枯竭、矿区塌陷等资源、环境问题。年,由安徽本土成长起来的新能源开发领军企业阳光新能源开发建设的MW漂浮电站,在采煤沉陷区水面上并网发电,项目一度创下全球最大水面漂浮电站世界纪录,每年可输出1.9亿度清洁电力。“沉下去的煤,浮上来的希望”在当地成为美谈。

精准洞察采煤沉陷区等低效土地、未利用土地的潜在价值,为能源转型所用,只是众多“安徽智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徽充分发挥阳光新能源等开发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加快智慧光伏融合发展,有序发展风电,走出了一条能源结构快速迭代,示范项目层出不穷的创新之路,全省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安徽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年,安徽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4亿千瓦时,达到年的3.2倍。年,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6亿千瓦时,同比又大幅增长26.3%。

主动求变要有求变之智,科学应变当有应变之方。长期以来,安徽省各级政府部门转变思维主动服务,行业企业坚持创新推动新技术落地,双方立足角色站位,发挥自身优势,将共同探索低碳转型的发展新路径越走越宽,“光伏+”综合利用新能源电站便是典型见证者。

桐城双港镇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效益共融,让经济发展搭上能源转型“顺风车”

“光伏+”电站先天具有的经济、生态、社会多重融合效益,让安徽在能源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治理、乡村振兴乃至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高度协同性”特征十分明显。

枞阳县汤沟河原为河蚌养殖区,长期高密度养殖、过量投肥以及大量蚌肉、蚌壳的无序处理,对水域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如今,这里成为阳光新能源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所在地。电站一改项目地原先污染严重、利用低效的旧弊,创新采用“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产业融合模式,实现了水体保护、绿电输出、产业协同的多重效益融合,不仅大幅改善长江水生态,而且在促进当地就业,推动旅游业发展方面,也效果显著。

“既让双碳目标助力乡村的生态振兴和绿色发展,也使农业农村能充分发挥减碳和碳汇潜力。”据政府相关人士介绍,在新发展思路下,安徽省充分认识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两大战略的内在协同性,以系统观念做好乡村振兴、区域碳中和等各项工作的有效衔接。

作为农业强省,安徽的乡村振兴工作进展,与全国乡村振兴的战略发展紧密相关。依托阳光新能源等行业头部企业的智慧输出,以多产互融的“光伏+”电站为典型载体,安徽的乡村振兴工作正在又稳又快地迈进式发展。

以宿松县汇口镇为例,年,阳光新能源MW农光互补项目落地后,带来的税收、土地流转收入和就业机会,有力壮大了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有了村集体经济支出,汇口镇三兴村这个原先路上垃圾无人扫的小村庄,现在请上了保洁,建起了文化广场,正准备上亮化工程。

淮南潘集40MW漂浮电站

共同成长,头部企业为发展大势输出“行业智慧”

从光伏扶贫的全国首倡,到两淮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计划的创新实践,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场景创新,到家庭光伏市场的全面爆发,安徽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离不开具有地缘优势的行业头部企业的贡献。

区域的产业规划给了企业快速发展的契机,企业的发展反过来给区域产业振兴带来更多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路径,产生了集群效益。两者的发展是相伴相生、双向成就的。这样的“共生关系”在安徽体现得非常明显。在新能源产业全领域,安徽已形成上下游企业全覆盖的完整产业链,尤其在新能源发电应用领域,诞生了阳光新能源这样的行业头部企业。至年底,阳光新能源已在全球开发建设超25GW光伏、风力电站,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光伏电站开发商。

有长远清晰的规划引导,有行业顶尖的企业扛鼎,安徽省在构建新能源综合利用创新高地上目标明确,动作频频。今年3月,《安徽省建设国家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省方案(送审稿)》完成初步编制。《方案》围绕加快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等6个方面,研究制定了54项改革创新项目,着力解决风电光伏可开发资源不足、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不足等8个方面问题。届时,安徽有望为全国解决新能源发展瓶颈问题,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记者刘职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