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得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zjdy/180304/6079778.html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发改委印发《安徽省“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描绘“十四五”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蓝图: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要实现“”目标,即建设个左右美丽乡村中心村、0个左右美丽宜居自然村庄,提升个左右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建设水平。49个县(市、区)实现美丽乡村全域推进。

努力实现“”建设目标

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处长汤洋向记者介绍,“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共完成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个,认定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重点示范村个。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美丽乡村布点中心村建设84%左右,但建设主要是在点上示范,亟待扩大受益覆盖面。

“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提出,到年,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直接受益人口占全省农村常住人口比例40%左右,形成以县域、乡镇、行政村或跨行政区整体推进、中心村带动周边自然村全域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让更广大的农民群众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展望年,安徽省广大农村全域建成美丽乡村,全面补齐“三农”基础设施短板,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村庄分类规划建设

规划提出,要把握乡村演变规律,逐步规划引导自然村庄人口向中心村集聚。将村庄分类按照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搬迁撤并类、其他类细化到自然村。选择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较好、设施较完善、交通较便捷、用地条件较好、文化资源较丰富的聚集提升类村庄,将其培育成为中心村,确保布点建设的中心村成为农村人口的永久居民点。在原有布点中心村的基础上,引导人口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培育建设新的中心村。

原则上,中心村公共设施服务人口规模:皖北片区宜人左右,皖中及沿江片区宜人左右,皖西片区宜人左右,皖南片区宜人左右。列入搬迁撤并类的村庄,以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基础为主,不再投入建设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全省分三个模式推进

全省乡村将分为皖北片区、皖中片区、沿江片区、皖西片区、皖南片区,建设各具特色和魅力的美丽乡村。根据全省各县(市、区)实际建设情况,安徽省计划将美丽乡村建设分为全域推进类、串点成带类、示范带动类3个模式。

肥东县、肥西县、相山区、烈山区、禹会区、龙子湖区、蚌山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霍山县、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当涂县、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湾沚区、繁昌区、广德市、宁国市、铜官区、迎江区、大观区、屯溪区、徽州区、巢湖市、长丰县、庐江县、毛集实验区、全椒县、来安县、金寨县、郑蒲港新区、马鞍山市经开区、芜湖市三山经开区、南陵县、义安区、潜山市、黄山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黄山市经开区49个县(市、区)实现全域推进。

串点成带类共计29个县(市、区):濉溪县、杜集区、蒙城县、五河县、固镇县、怀远县、淮上区,凤台县、田家庵区、潘集区、明光市、凤阳县、含山县、和县、无为市、宣州区、郎溪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铜陵市郊区、枞阳县、贵池区、青阳县、东至县、宜秀区、怀宁县、桐城市、岳西县。

示范带动类共计29个地区:谯城区、涡阳县、利辛县、埇桥区、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蚌埠市高新区、蚌埠市经开区、颍州区、颍泉区、颍东区、颍上县、界首市、临泉县、阜南县、太和县、寿县、定远县、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霍邱县、舒城县、石台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

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庄

为扩大美丽乡村建设覆盖面,安徽省选择规划保留的人口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庄开展美丽宜居自然村建设,全面完成两项建设任务。一是全面推进“五清一改”。即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牌,清理无功能建筑,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实现村庄公共空间及庭院房屋、村庄周边干净整洁。二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积极开展生活垃圾收集、卫生改厕,因地制宜开展符合实际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引导自然村庄卫生保洁常态化。鼓励有条件和实际需求的自然村庄实施村内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亮化、村容村貌提升等设施建设。同时实施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周边村庄覆盖延伸行动,推进“两治理一加强”向城乡结合部村庄、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外延村庄覆盖延伸。

发展提升美丽经济。安徽省将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十四五”期间,推介3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创建10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创建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0个,新增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示范村50个;创建省级“一镇一品”示范镇个。

根据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安徽省将坚持省市县乡(镇)村五级联动,形成整体推进合力,在资金、用地等方面强化要素保障。允许各地在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支持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