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新淮
10月14日,王先生从云南临沧一村民手中花费元收购了一朵约5斤重的「鸡枞王」而引发热议!
最终,这朵「鸡枞王」也没逃过被吃的命运!
据了解,王先生将它下锅油炸给吃了,对于口感,王先生表示和平时吃的鸡枞没什么区别。
鸡枞菌介绍
鸡枞菌是一种食用菌类,在自然界中它与白蚁共生,白蚁构筑蚁巢的同时培养了鸡菌菌丝体,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这种菌在我国云南、贵州等南方省市的森林中比较常见。
鸡枞菌肉质香脆,蕴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钙等物质。
鸡枞的食用做法:可以单料为菜,还可与蔬菜、肉类进行搭配,其中做汤却是十分不错的选择。
名称争议
年,在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年度总决赛上。《咬文嚼字》编辑部认为,第二回合的裁判有误。首先,荧屏上出现的答案“鸡枞菌”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鸡菌”,小选手写的“鸡枞菌”应该判错。其次,李梓萌读的也是错的,“枞”应读zōng,而不是cōng。
《咬文嚼字》编辑部解释说,鸡菌是菌的一种,菌盖圆锥形,中央凸起,老熟时微黄,味道鲜美,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鸡是俗称,古代典籍中一般就写作“”。这种菌生长在泥土中,所以字从“土”,古时也称“土菌”。《玉篇·土部》:“,土菌也。”由于味美如鸡,所以俗称“鸡”。《本草纲目》:“谓鸡,皆言其味似之也。”
而“枞”有两个读音:一读“cōng”,木名,即冷杉。
二读“zōng”,是地名用字,安徽省有“枞阳县”。二者都与食用菌无关。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对于《咬文嚼字》提出的总决赛中“鸡枞菌”一词争议做出了回应:“听写大赛”的裁判组认为“木”字也可以重新分析为义符,泛指“植物”或“菌类”。“枞”有两读,选择该字来记录,语言上也是合适的,所以民间自然选择使“鸡枞”成为现代通行的写法。根据正字和正音工作中“酌古难今”的原则,判选手书写正确是合适的。
最后的话
从「鸡枞」还是「鸡」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小小的字,其中所蕴含着的中国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
汉字历经弥久,每个字的背后都是一个知识库,在迈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绝不能丢弃老祖宗所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财富。
作为每一个中国人,学习好汉字,运用好汉字,甚至书写好汉字,是承载着中华的使命!
这是一种文化命脉的传承!
对此,您有何看法,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