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隶属于安徽省铜陵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北纬31°01′~31°38′,东经°05′~°43′。枞阳县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枞阳县总面积为.1平方公里,辖18镇4乡,总人口超90万。对于枞阳县的“枞”字,很多人容易读错,其正确读音为(zōng)。就枞这个字,为木名,也即枞树,也叫冷杉,常绿乔木,木材可做家具或建筑材料。

首先,枞阳县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定居和生活。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年)建县,属庐江郡,名曰“枞阳”,距今已有多年。针对枞阳这一县名的来源,历史存在多种观点。在笔者看来,枞阳这一地名的来源是因为古时枞阳多枞木,人们便将发源于大别山,流经城内,经菜子湖入长江河段的这段河流,定名为“枞川”。因县城坐枞川北岸,水北为阳,因而得名。就“山南水北为阳”来说,是古人命名地名的重要规律,比如洛阳、南阳等地名。

东汉这一历史阶段,枞阳县并入舒县,隶庐江郡。三国(公元年——公元年),该地区初属魏,后属吴,属庐江郡。今下枞阳有“吕营蒙城”遗址。开皇十八年(公元年),隋朝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属扬州同安郡。至德二年(公元年),唐朝改同安县为桐城县。北宋(公元年——公元年),今安徽省枞阳县一带为桐城县,属淮南路淮南西路的舒州。南宋时期,该地区依然隶属于桐城县这一建制。元朝时期,今铜陵市枞阳县一带属安庆路桐城县。

最后,总的来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今枞阳县一带虽然建县较早,也即西汉时期就有了枞阳县这一建制,不过,自唐朝到清朝等时期,该地区长期隶属于桐城县这一建制。年,桐城县属安庆道。年,桐城县直属于安徽省。年2月18日,划桐城东、南乡,庐江、无为两县少部分地区设立桐庐县。年7月1日更名为枞阳县。在此之后,枞阳县隶属于安庆地区、安庆市。不过,年1月4日,枞阳县正式划入到铜陵市管辖。截至年,枞阳县总人口约为97万人,人口数量在安徽省各个县中排名靠前。

文/情怀历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