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铜陵日报
■章洋张亮
日前,在枞阳县白柳镇旸岭村成片的坡地上,大豆苗绿油油的嫩叶在风中摇曳。“真没想到,门前山岭上七八年的撂荒地,今年居然种上了大豆!”61岁的旸岭村村民李必华喜滋滋地说,村里把她家3亩多撂荒地流转出去,她家能获得多元土地流转费。
据旸岭村党总支书记陶建明介绍,像李必华这样流转土地的今年全村有多户,共流转给安徽长江农业农村投资发展公司土地1余亩,其中撂荒地余亩。
枞阳县是农业大县,但近些年不少农民外出务工,梯田、坡地不能机械化生产,留守人员种不了、种粮大户不愿流转,导致杂草丛生、撂荒多年。“保障全县大豆等粮食安全,国有农业企业必须担当作为。”安徽长江农业农村投资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谢忠介绍,经该公司检测,枞阳县白柳、汤沟等镇的坡地和沙性土壤适宜种植大豆,便于去年谋划了亩大豆种植项目,今年初完成了土地流转,其中流转了余亩撂荒多年的梯田、坡地。
流转来的分散撂荒地改为大块田地,资金从哪儿来?如何专业化、规模化种植流转来的土地,提升大豆产能?“我们探索创新,尝试与民营企业合作经营,引进民资撬动项目开展,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谢忠说,去年该公司与民营企业众禾智慧农业公司达成协议,长江农业农村投资发展公司负责前期土地流转的协调和资金投入,众禾智慧农业公司负责耕种及管收销等工作。当日,在白柳镇龙井村,数十亩梯田内,众禾智慧农业公司的6台机器正在田间平整土地。众禾智慧农业公司负责人钱兵说,为提高大豆种植效率和产能,该公司坚持走农业现代化、智能化之路,用机械耕地,无人机播种、施肥、打药,收割机收割,目前已种大豆亩,其余亩待土壤改良后将全部种植大豆。“今年种的是优良大豆品种齐黄34,亩产最高可达余公斤,预计年产大豆余吨。”
枞阳县亩大豆种植项目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同时,还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仅土地流转费就能给老百姓增收近80万元。”钱兵表示,公司每年还能安排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农民上千人次务工机会,固定务工人员年收入少则2万元、多则近5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国资民资合作力度,强化项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修渠蓄水、排水,力争亩地既能种大豆也能种其他粮食,提升土地收益率。”望着山坡、梯田上满眼翠绿、茁壮成长的大豆苗,谢忠眼中充满期待。
据悉,今年枞阳县豆类种植面积4.2万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