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芝士咸鱼十点人物志
作者
芝士咸鱼
十点人物志原创
一系列“基层女性处境”的短视频,让一个叫王慧玲的女人走入大众视野。
视频中,她用层次清晰富有逻辑的观点,讲述了不少基层女性在婚姻与生活中面对的矛盾,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我们把快结婚的男女看成一起开公司,领结婚证开始这个公司就成立了。
越早意识到这世上没有人可以拯救你,你这辈子受的苦难就越少。
中国女性成长史,所处的环境和背后的文化,无不是把她往精神独立相反的方向指引。
这些言论让王慧玲收获百万粉丝,有关话题达到3.8亿阅读,超过10万人讨论着她的观点。
王慧玲是个典型的农村女孩,她是家中长女,下面有两个弟弟,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她没有读过大学,凭借自我奋斗,成为上海一家摄影公司的老板,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成为基层女性的另一种活法。
自身意识觉醒后,她通过在视频里输出观点,试图帮助更多出身相似的女性。
在王慧玲看来,基层女性是那些和自己一样“农村出身,家境不好,有弟弟妹妹的非独生子女”,她们的选择太少了。
中国不止一个王慧玲,在她身后,还有千千万万个李慧玲,张慧玲。
她经历了什么?什么时候意识到周围人灌输的“看上去正确”的想法是错误的?带着这些疑问,我联系上了王慧玲。
她和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也强调基层女性应该更有勇气,早早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保持终身学习。
王慧玲的故事或许比《三十而已》、《浪姐》等娱乐议题更有参考价值。她为普通女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价值观启蒙,也让更多人认识到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以下是王慧玲的口述:
大山:童年和杏子树
我是王慧玲,安徽枞阳县人,家里有父母和两个弟弟,一共五口人。
父母都是农民,为了生计,父亲在浙江做粉刷类工作,母亲是家庭妇女。
我父亲是高中生,在那个年代稍微算有点文化,我母亲完全不识字。父亲当兵退伍回来30岁,母亲28岁,在那个时代,年龄已经很大了。
他们通过相亲认识,没什么感情基础,也缺少共同话题。现在来看,他们的婚姻本来就是一个错误。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13岁之前,我们一直住农村的土房子,上面盖着草一样的东西。饭桌上都吃稀饭、咸菜、萝卜、红薯,很少吃肉,最多吃点熬猪油的油渣。
那时我特别期待过年,过年能吃上一片肉就很开心了。
▲唯一的全家福
10岁那年,父母都去了外地,我们三姐弟被留在家里给爷爷带,大弟弟7岁,小弟弟5岁。主要照顾他们俩的还是我。
我上小学,中午回家要跑回来做饭和喂猪,小弟弟太小,我不放心留他一个人在家,带着他一起上课。又怕被老师看见,只能悄悄把他塞在课桌底下。
晚上回家,我还得去村头菜地里摘菜洗菜。
有年冬天,非常非常冷。气温零下的夜里,我带着大弟弟,他在后面拿手电筒,我把手伸到水里洗菜,洗了一会儿实在太冷了,只能把手放胳肢窝里暖一会儿。
30多年过去了,这一幕印象非常深刻。没办法的。这些很小的事情,真的让人很绝望。
照顾我弟弟这段经历,也让我对养育小孩变得没什么期待,挺痛苦的。
▲王慧玲重温故地,当年在这条河洗菜
我10岁时就知道什么人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父母常年不在家,让我变得非常缺乏安全感。有时候父母回来,我就嚎啕大哭,不想让他们走。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还是“穷”。
那时候也没什么吃的,吃食方面,父母没办法偏心。在农村,教育资源上最能体现男孩女孩的差异。
比如初中考高中,如果女孩考不上,家长通常不会让她继续读书;但男孩没考上,父母无论如何也会让他复读,希望他能考出去,找到一份好工作。
我那时没有考上高中,父亲打算花钱把我送到省会合肥读中专,那是个只要给钱就能去的学校。
全家亲戚站起来反对,当着我的面,他们说:
“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花钱给她读,钱就浪费了。”
关于这点,我比较感谢父亲,他最终还是花钱送我去了合肥,那几年的确对我眼界的影响很大。
我对母亲的感情要更复杂一点,从小我跟她相处的时间比较长。
小时候,家边种了一棵杏子树,她把我们三姐弟放在杏子树下睡觉,树边放了一顶蚊帐,蚊帐里面有竹榻,我们姐弟睡在竹榻上,母亲在一旁为我们赶蚊子。
▲王慧玲刚学画画时的作品
这是我想起母亲时,记忆中为数不多的、美好的片断。
多数时候,她总是打我,有次差点把我眼睛打瞎。她常说因为我比较调皮,但我知道,她更多是将生活压力和内心无处发泄的愤怒悲伤,发泄到了我的身上。
成年之后,当我意识开始清晰,觉得母亲是一个非常悲剧的传统中国女性,挺同情她的。同时,她对我精神上造成的伤害,又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都市:车站与霓虹灯
“人的一生就像在雾中行走,只有把这一脚跨出去,才能看清下一步路。”罗兰的这句话,对我后来的影响非常大。
我在省会合肥读了三年中专,学的是西医。那个时候去合肥,不亚于我现在去纽约。我第一次看到麦当劳的汉堡,也第一次看到前后门都能开的公交车。
到了18岁毕业,我还是得回老家实习,给村里的赤脚医生做预备,未来最好的可能,就是在村里开个小诊所。
那时我很懵懂,不知道什么精神世界,但就是不想待在家里,继续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王慧玲
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年,我揣着块钱和朋友去了上海。那时的块搁现在,顶多也只能算。
临行前,母亲很反对,她觉得一个女孩子跑到外面是件很不好的事情,还用了非常下流的话骂我。
我还是去了,那一年,我19岁。
去了上海后,上海比合肥繁华多了,10层的高楼,当时我已经觉得很高,街道上还有霓虹灯,一闪一闪地。
刚来上海时,上海人多数讲上海本地话。有次坐公交车,我穿得比较土,售票员阿姨跟我讲话,我也一直听不懂。
她比较恼火,小声讲了句“乡屋宁,话也听不懂”,“乡屋宁”三个字我听懂了,我知道她在说我是乡下人。但我没做什么,只是默默走开了。
我甚至没有觉得很难过,从小一直被打击,被父母辱骂,在外面受到这点委屈不会觉得有什么,当时的自尊心没那么强。
在上海待了20年,我什么都做过,卖过袜子,当过服务员和营业员,也发过传单,做过前台,之后又在一个日企里做总务。
这些工作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想把袜子卖给别人,需要出去主动搭讪,还要说服对方花钱购买,很挑战一个人的能力和勇气。做前台和总务时,又让我学会了管理能力和具体的执行力。
我还成立过一个追星小组,小组里,会有一个统一购买明星周边产品的小头目,我做的就是这份工作。
当时有人污蔑我贪污,面对不下几十个人质疑,很多人劝我息事宁人,道个歉算了。但(贪污)这件事我的确没做,当晚我一夜没睡,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都整理了出来。
如果有人因为这件事再污蔑我,我做好了在法庭上碰面的准备。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有多大压力,一定要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真正意识到父母对我和弟弟的不同,是25岁之后了。
同样出去工作,他们对弟弟没有任何要求,却常常问我要钱。弟弟买车,我要出钱,他们存的每一分钱都给弟弟,没有我的份。
刚发现时,我甚至本能地想用钱去讨好父母,挣的时候,我会寄回家。什么样的事情能让父母高兴,我就会去做什么。
后来,我慢慢觉得这样是不对的,这是一种很模糊的感知。了解我家情况的同事也会劝我,他们说我的父母是吸血鬼。
▲老家的房子
我开始反抗,不想再给家里寄钱。
激烈的冲突倒是没有发生,他们会采用另一种方式,总是说家里很苦,谁谁今年给了多少钱了,谁谁养了一个女儿总往家里寄钱,这样比较,再借机贬低我。
意识到怎么做都没办法改变父母偏爱弟弟时,我和家人互相折磨,我觉得不公平,和弟弟们的关系也变得很僵。
28岁,我变得愤怒。
破局:事业爱情之间
我对父母一边反抗,一边讨好。
这期间我自己的经济条件也不太好,每次只能给他们一点点钱。
年,我认识了我的丈夫Peter,一个英国人。我们从网上认识,我们都会说日语,也都爱骑车,渐渐地越走越近。
他在一个学校当外教,我在日企当总务。我们都很穷,但他是非常正直和善良的人,对我的精神方面和看待事物的影响比较大。
无论发生什么,他总是会来问我的建议,不管我想做什么,他都不会否定,而是用积极的方面来肯定我。
▲王慧玲和丈夫Peter
讨论问题的时候,他会用一种非常平等的态度,让人感受到:我的想法很重要,是被理解和尊重的。
这是很多男性所欠缺的,中国有句话,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有些方面是有道理的,婚姻说白了,是一个人格影响另一个人格的成长。
只有尊重一个人,才能激发自我人格的成长。
另一方面,我对生活的认知慢慢成型,有了更多的理解,变得系统了,我的认知也随着看书逐渐丰富。
我从来没有停止学习,23岁学日语,25岁拿到一级证书,26岁上夜大,29岁毕业。30岁之后开始学英语、健身、画画。
▲王慧玲健身
技能是大脑里的知识,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所有,但是能力还在,我会说日语会说英语,还是能通过工作养活自己,思想也永远都在我的大脑里。
我一直跟年轻人讲,不要整天去奋斗一些根本不能给你安全感的东西,买车买房、结婚生子,这些不会给人带来安全感。
所有能一夜之间失去的东西,都不可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感是别人拿不走的东西,是随时开启新生活的勇气。
年,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公司效益不好,我失业了。Peter的工作也遇到了瓶颈。
我的学历太低,找不到工作。
我们是被迫开始创业的,已经无路可退了。我们开了一家摄影公司,前三年收入非常少,我不得不去打一点零工,Peter也要给别人做家教。
最焦虑的时候,我彻夜难眠,整天自我怀疑,对未来特别迷茫,身上钱也不够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期间,我生了一场大病,正常人的血小板数目是10万-30万,我的血小板降到,我几乎全身都在出血。
医生一度给我下达了病危通知单。
不知道为什么,躺到病床上的一刹那,我突然如释重负,感觉可以睡个好觉。我想通了,未来再坏也不可能比现在再坏了。
▲王慧玲因血小板降低第一次住院
时隔大半年,我们接到了工作,后来的经济状况有好有坏。
在这个过程中,我和peter一起成长和并肩作战,从喜欢升华为爱情。我觉得我俩相处模式中有很多角色,是朋友、战友、玩伴儿,是工作伙伴,也是生活上的伴侣。
网上,很多年轻姑娘整天说嫁给了爱情,爱情是精神上的奢侈品。人们承认14亿人不是人人都能买物质上的奢侈品,难道精神上的奢侈品就是人手一个吗?
说句俗的,当你追求爱情的时候,首先要爱自己,精神富足才能产生爱情。
婚后,我和Peter共同决定丁克,他写了封邮件给他的父母,他父母表示尊重我们的想法,我父母很不能理解。
开始,我会说服他们,到了后面,就骗他们明年要,后年要,再往后拖,他们也知道了。
我把他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