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77.6亿元,年预计90亿元,年均增长3.1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元,年预计元,年均增长9.06%。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其中年再创历史新高,小麦18.9万亩、产量5.49万吨,水稻.9万亩、产量48.63万吨,玉米6.3万亩、产量2.94万吨。蔬菜产业发展较快,“十三五”末播种面积18万亩、总产量30万吨,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5.9%、15.8%。水产品产量稳中略升,年预计10.6万吨。“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铜陵市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并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上下联动、部门横向互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出台了《铜陵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一批重大工程启动实施。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面貌呈现新气象。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目前完成农村改厕7.万户,占三年行动计划(5.99万)的.7%;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统筹推进,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美丽乡村全面提标,目前累计建设省级中心村个、市级中心村70个。义安区合兴村入列“年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犁桥村入选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农民收入持续提升
产业扶贫政策覆盖了%的贫困户,建立并完善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园区)80个,参与带动经营主体2个,带动贫困户9.4万余户次。累计发展自种自养贫困户9.5万余户次,其中产业达标贫困户3万余户次,实施项目11.7万个。实施到村项目个,覆盖全部65个贫困村。55个贫困村创建了“一村一品”工程,占贫困村85%。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累计培训人。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实际增长6.8%,第四季度增速有望继续提高,预计全年超过1.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由年的2.54∶1缩小到年预计的2.44∶1。
农业生产优质高效
年粮食产量比年增长3.2%,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万亩,总产量达58万吨。非洲猪瘟防控及生猪稳产保供得到加强。改造池塘1万余亩,建设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6家。普农集团获批“第七批安徽省龙虾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场。建设高标准农田32.26万亩,投入资金4.8亿元;专项资金治理32.84万亩,总投资3.6亿元。枞阳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近20万亩;郊区创建有机农业示范基地,面积近亩。有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成功创建枞阳大闸蟹、铜陵白姜和铜陵凤丹等3个安徽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结果,作为安徽省唯一地级市整建制全区域的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铜陵市在全国个国家示范区综合评价中位列第52位(比上年度排名提高20位),在安徽省1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排名第一。同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称号(全国仅10个)。枞阳县成功入选国家级农作物桔杆综合利用试点县,年荣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绩效奖;义安区成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省级绿色发展先行区试点。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54个,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12个,农机户累计个,农机总动力达到84.02万千瓦,亩平均动力在全省处于前列。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多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面积.54万亩次。全市现有市级龙头企业家,其中省级32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个,家庭农场家,农民合作社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个,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有力推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发展,完成益农信息社站点建设个,实现全覆盖。
农村改革纵深推进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巩固完善,29万多农户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出台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取得重大进展。新一轮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启动实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摸清了农村集体家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万多人集体成员身份得到确认。义安区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成效显著。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逐步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初步建立。整合组建了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向乡镇延伸机制。
多项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年底,义安区入列“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经过3年试点,形成了以“明产权、夯基础,树典型、早破题,搭平台、促规范,重激励、降成本,建机制、控风险”为主要内容的经验做法。截至年4月底,全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98万元,有力提升了金融服务小农户能力。二是六大“万千工程”助推产业扶贫。通过持续实施枞阳县和郊区白茶、设施蔬菜、花卉苗木、稻渔(虾)综合种养、水产健康养殖和秸秆综合利用等六大“万千工程”,辐射带动2.3万余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建成白茶2万亩,设施蔬菜1万亩,花卉苗木1.5万亩,稻渔(虾)综合种养6万亩,水产健康养殖1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20万吨(立方米),每年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务工等为集体和贫困户增收近千万元。年,六大“万千工程”被国家扶贫办入选为全国个产业扶贫典型案例。三是植保无人机应用和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业企业购置电动类植保无人机台,日作业能力12.45万亩次;具备飞防服务资质的合作社达70家。四是稻渔综合种养业发展快速。截至目前,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达12.1万亩,建成千亩示范片12个、万亩示范区1个,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养殖户大多能达到亩产千斤稻、亩增收千元的发展目标。五是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全市茶园总面积2.7万亩,开采面积2.3万亩,年干毛茶总产量吨,年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六是在全省率先成功发行专项债。发行债券3.29亿元,用于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补短板项目(总投资5.25亿元)市县两级财政配套资金,债期10年,第一批资金万元于年6月19日到位。这是我省市级农业农村系统第一支成功发行的非标专项债券。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下一步,全市“三农”工作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增强责任担当,明确战略定位,理清基本思路,作好项目谋划,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把粮食安全这根弦绷得紧而又紧,着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铜陵样板,努力实现铜陵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文字由市农业农村局提供,朱敦华整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