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话,隶属于汉语八大方言中的江淮官话,细分则归于江淮官话中的“洪巢片”,但在新版《中国方言地图集》中,枞阳与安庆、桐城一起已由原来的“洪巢片”改属于“黄孝片”。且笔者发现,在日前出版的“桐城特色文化”系列的《桐城方言》中,其编者与序作者就“桐城方言”的归属却各有倾向,即对以上的前后两个提法各采一辞。这种模棱两可、难以定夺的尴尬,足以窥见本区域内方言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枞阳与桐城两相毗邻,“自古一家”,包括方言在内的各种文化有极大的相似性与共同点。但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人员流动性等因素的不同,两地方言依然同中有异、自成特色。譬如,外地人对于枞阳人,有“枞阳大萝卜”的称谓,这一方面是指枞阳盛产味道特别、营养丰富且蕴含耐人寻味之文化的“大萝卜”(以枞阳镇七里头出产的最为优质),另一方面则是指枞阳人尤其是其中称作“东乡”的那一片广大区域方言“土气”十足,在语音、词汇上令外乡人难以捉摸,却又极有品赏的“韵味”。笔者曾经在北方读书,同班同寝室另有一位安庆太湖老乡(太湖话属于“赣方言区”),因我俩说话最初莫不令北方同学根本不知所云,所以有人这样譬喻:“枞阳人说话像吵架,太湖人吵嘴像卖唱”。确确实实,咱枞阳人说话令外地人难懂,仅语音方面就难以让人融通,其汉字发音调值与普通话相比,“音长”短促,收尾急速,且十分完备地保留着中古的入声字,发音时值尤为短促,以喉塞音突然收尾。
笔者于枞阳土生土长,除了青少年时代曾于北方读书几年,一直辗转于枞阳城乡的多所学校工作,且时常不间断地赴各乡镇村野走动,是谓文学“采风”或文史调研等,接触了本乡本土不同文化层次与年龄段的男女老少。由于职业的特点以及对乡土文化的不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