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安徽省艺术研究院、铜陵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的“全国枞阳腔(吹腔)学术研讨会”3月12—13日在安徽铜陵召开。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刚,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长风,铜陵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政府副市长昌红梅,安徽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李春荣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铜陵,共同对枞阳腔(吹腔)这一声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
来自北京、上海、江西、江苏、四川、甘肃、广东、福建及省内专家们围绕28个选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研讨,与会专家从吹腔与弋阳梆子秧腔,枞阳腔、石牌腔、吹腔考辩,吹腔渊源考,清代宫廷吹腔演出考,枞阳腔(吹腔)助推中国戏曲话语权构建,枞阳腔与桐城派,吹腔在京剧艺术中的传承,徽剧吹腔音乐特色探微等方面,从文学、文献、音乐等多角度、多维度地对枞阳腔(吹腔)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和学术建构。通过对枞阳腔(吹腔)的挖掘、整理、研究,细致地梳理了这一声腔艺术,深度地推进了这一戏曲声腔的学术研究成果。
本次研讨会不仅注重对枞阳腔(吹腔)的学术推进,而且注重对这一声腔艺术的挖掘、整理与修复的活态传承。在12日晚铜陵五松山剧院举行的“全国枞阳腔(吹腔)声腔艺术展演”中,铜陵市艺术剧院不仅带来了挖掘整理出的枞阳腔《百花赠剑》选段“花带露”,《醉卧长安》选段“芒鞋贱衣走如风”,《奇双会》选段“写状”,《徐策跑城》选段“昔日唐王去征东”,《长生乐》选段“曾记当年下科场”,《昭君出塞》选段“王昭君一似海枯石烂”6个唱段,而且邀请广东的西秦戏、江西的宁河戏、浙江的绍剧、山东的柳子戏以及安徽的徽剧同台献艺,把历史上的枞阳腔请回来,在铜陵完成跨越时代、跨越地域的文化传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路径,提供了有效的实践经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