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阳光下的千伏西郊变电站综合改造检修现场,变压器的金属件在太阳下发出干巴巴的白光,6米高的主变压器上,热气蒸腾。一名有着精干短发和斑白鬓角、眼神锐利、声音洪亮的“蓝领”电网人,正专注紧盯试验仪器显示屏上几行数字。
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淮工匠”,国网铜陵供电公司电气试验班班长洪卫华。他是行业“工匠”中的佼佼者,专注领域24年,拥有近20项专利,改进了多种试验方法。他是服务产业发展的“定海针”,电力保障中坚守一线,抗洪抗疫中星夜奔波。他是地区绿色低碳的先行者,他以“工匠引领”在创新前沿和基层沃土锤炼青春之歌,他用匠心传承摧开了收获之花,参与的多项绿电项目及前沿技术在铜陵地区落地开花,助力铜陵步入绿色转型“快车道”。今年4月,他再次以匠心独具,获得“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
洪卫华带领铜陵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人员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郜小兵摄
朝乾夕惕,他是在锤炼中成长的定海神针
年,洪卫华进入了铜陵供电公司,甫一入职,洪卫华就迸发着旺盛的工作热情,像海绵一样,疯狂的吸收着专业知识和现场经验。
所有故事的开端都相似,但写故事的人赋予了人生不同的篇章。
离市中心16公里的朱村变电站,顺着平整的柏油路,伴着青山,开车二十几分钟便可到达。而在二十年前,一辆老式货车,载着仪器,就吭哧吭哧的在崎岖土路上缓速前行,春秋检忙时,凌晨4点钟就出发,中午饭就在现场随便吃上几口,洪卫华一直忙到师傅们吆喝着、催促着:“走了,走了,回家了”,这才急忙地坐上回程的车。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孤灯下落笔的沙沙声,伴着春的新芽,夏的蝉鸣,秋的归雁,冬的落雪,见证着他的一步步成长。从电气试验班工作负责人、安全员、技术员再到班长,从岗位新人到试验专家,洪卫华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在苦干中学习,在一线中锤炼。
洪卫华所在的电气试验班,目前担负着铜陵地区50余座变电站一次设备的电气试验,同时承担各类保供电期间主网设备的红外测温、局放检测等带电检测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主导开展各类变电一次设备大型电气、油化试验千余次,累计发现企业重大危急缺陷百余起,在企业供电抢修中为用户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在关键的历史节点,洪卫华更始终冲在第一线。
年夏季洪灾,枞阳县域内涝严重,为了确保抗洪抢险可靠用电,他长期驻点,冒着大雨不分昼夜奔波在各变电站间,开展带电检测工作。最难的时候,他带着整个班组连轴转,坚守了3个多月,为抗洪抢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年的新冠疫情阻击战,在班组成员因疫情管控无法到班的情况下,他牺牲了所有休息时间,挺身请战,一人扛起了所有试验工作。16天、38座变电站、余台一次设备,他扛着全套仪器,一气呵成地完成从接线到试验的所有工作,以专业和坚守筑牢了抗疫保电的防线。
洪卫华带队对变电设备开展超声波检查工作,保障春检电力设备安全。郜小兵摄
劲草真金,他是在前路中探索的开拓先锋
年的一个普通傍晚,快要结束一天检修工作的洪伟华对着仪器设备做最后检查。他突然发现一个“缺了腿”的鳄鱼夹掉在了地上,他灵机一动,捡起了这个黑色鳄鱼夹,发现线夹臂断裂后,整个夹身难以打开,这让他意识到鳄鱼夹与自己想做的标记线夹有共通之处。
传统的电气设备调试时,通过绑布条来区分拆解出的引线,往往存在不可拆卸或易脱落的烦恼。如果将设备标记线夹的夹臂做成活动性、可拆卸的,是否不容易脱落呢?洪卫华开始了自己的思考,最终研发出一种应用于现场试验接线的标记线夹。这是他参加工作的第10年,并由此打开了“匠心”孕育、创新创效的大门。
年,针对变压器中性点避雷器引线拆接上的难题,他发明了一种避雷器高压试验用放电间隙极间隔隔离装置,实现了拆接线工作的效率提升。年,洪卫华组建创新团队,在开关柜在线监测及变电站无线红外测温项目上进行攻关,获得省电力公司群创二等奖。年他继续对接地线夹进行了改造,发明了一种用于变电站电器设备检测用的接地线夹,解决了接地体锈蚀,接地不不可靠的难题。年,洪卫华针对开关柜运行中存在安全隐患又一时难以停电解决的难题,首次创新性提出移动式开关柜ICU重症监护系统,依托在线监测装置安装灵活方便这一特点,对重症开关柜进行全过程监护,使缺陷在可控范围,为后期停电检修争取了时间。参加工作以来,洪卫华获得了近20项授权专利,大量专利被应用在了一线领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年,洪卫华率先在全省开展渡江变kVGIS设备同频同相试验,彻底解决了线路陪停限电的难题,偌大的渡江变被他绘成了平面图纸,铺陈在桌前。每一个间隔、每一套设备在图上清清楚楚的标注。近十年来,他编写试验方案近份,平面图纸多张。真金在烈火淬炼下愈加夺目,洪卫华如海绵般不断吸收着前沿技术革新,他的字典里永远没有“躺平”二字,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与孜孜不倦的探索,不固步自封,不畏难怯步,永怀探索精神,永葆战斗姿态。
洪卫华正带领年轻员工开展绝缘耐压试验,通过“老带新”,实现匠心传承。郜小兵摄
匠心传承,他是在后浪中引领的标杆旗帜
“这个接线钳应该绕一圈,再夹在高压侧触头上,利用重力让线压住,才不会乱动。”“流变介损做出来负值,首先要检查仪器接地好不好。”
4月17日,烈日下的西郊变电站变压器顶,洪卫华正领着班组年轻人进行着主变例行试验。在这转身不便的方寸天地,是他的“自有世界”。
大到变压器的组成,高压套管的构造,小到触头螺丝怎么拧更安全,他毫无保留,在每个“春检”“秋检”,通过实战带徒,向年轻人倾囊相授。
遇到不懂就学习,遇到难题就钻研,是洪卫华始终在行业内保持领先的动力和秘诀,他也希望能将这份精神延续,不断为检修行业输送“新鲜血液”。
“现代工人已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更多应该是能操作、能思考、能创新、能发明的复合型人才。”洪卫华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作为铜陵供电公司匠心检修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洪卫华工作至今,获得了近20项授权专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每月组织班组开展试验专业技术培训,向青年员工宣贯带电检测技术;组建创新团队,开展课题攻关,帮助青年员工进步。在他的带领下,铜陵供电公司电气试验班成长起来一批“一专多能”的青年人才,《标记线夹》《高空高压试验接线杆》,一个班组里十来号人,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小发明、小革新。
铜陵供电公司的电气试验班班员,每年需要对站内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开展高压试验余次,每一次的引线牵引都是个难题。年,洪卫华开始带领工作室成员,进行高压接线辅助装置的研制,如何改变传统利用绝缘带、斗臂车进行引线牵引的方式,快速的实现引线高空挂接,这是洪卫华向年轻人们抛出的思考课题。
年轻人想法多,闯劲足,但现场经验匮乏。洪卫华一层层解惑、一步步引导,从高空接线的痛点梳理到解决方式的可行性评估,从辅助工具的结构设计到现场试验的问题反馈,原本粗糙的想法被逐步打磨出光亮。
年12月,高空高压接线辅助装置正式研制成功,并开始在检修现场中投入应用。截至年底,试验班已使用该辅助工具累计完成停电试验设备台次,全年减少斗臂车使用台班,节省绝缘带余卷,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1.31万元。
春去秋来二十载,从电力抢修车中往外望去,多彩的灯光驱散着远处天际的阴霾,川流的车潮映照着归家人幸福的脸庞。透过玻璃的反射,映射出洪卫华因日晒雨淋而粗糙的脸庞以及再也掩盖不了的根根白发。从天井湖到新西湖,这光脉辉映的天际线,见证了洪卫华为群众送去光明而付出的无数汗水,也坚定了洪卫华为铜陵发展再干二十年的奋斗决心。(朱程伟苗静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