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与爱同行 https://m.39.net/disease/a_9096825.html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余青青(中)看着一个个紫红饱满的茄子喜笑颜开。枞阳县委宣传部供图“今年茄子品质比去年好,产量也高,现在正是采摘旺季,每天能产茄子多公斤。”枞阳县新丰村的青园心家庭农场,负责人余青青看着一个个紫红饱满的茄子喜笑颜开。工人们正熟练地采摘、装箱、外运,一派忙碌的景象。看着她对农事的娴熟,一般人都想不到8年前余青青还是在广州做讲师的都市女性,如今,长时间在田间地头与瓜果和泥土相伴下,虽然她的肤色被阳光染深了,但她的笑容却也更加灿烂。回乡当农民今年35岁的余青青是新丰村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州打工,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让余青青过着大多数年轻人想象中的职场生活。年,在外从事蔬菜生意多年的余正样夫妇看到蔬菜种植的商机,萌发了回乡种植蔬菜的想法。余正样夫妇希望女儿能回来帮自己。“父母为我们辛苦了半辈子,现在想回家做点他们想做的事,我肯定会支持,而且我也觉得现代农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便决定辞职回家跟爸妈一起干。”就这样,年,余青青返乡从事蔬菜种植,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成为了一名乡村“新农人”。在村里流转了多亩土地。起早摸黑,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搭好了20多个大棚,在当年底就种上了首批蔬菜。老两口年纪大了想回家种菜可以理解,可余青青回到村里种菜,这让很多乡亲感到不解。但余家人都不多做解释,他们知道,最好的回应就是把蔬菜种好,让那些不理解的人知道,种菜也能种出大名堂。半个土专家余青青现在很忙。除了基地的事,她还要出去学习。年十一假期之后,她去了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参加“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培训班;今年11月份,她又到杭州参加女性大学生创业者培训班学习。余青青说,去外地学习,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在小岗村,她认识了一位种植大户,跟她请教了很多除草的技术要领。在和县,她学到了一个防止辣椒倒伏的好法子,“我参观了人家那个大棚,辣椒树下面都拉着线,一排排很漂亮。我开始以为只是为了美观,后来才知道,还可以防倒伏。”曾为辣椒倒伏而烦恼的余青青说。余青青大学专业是经济学,她笑言原来脑子里关于经济学的知识现在都被蔬菜学占领了。在稍显凌乱的办公室兼会议室里,摆放着各类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的专业书籍。“已经干了8年,也算半个土专家了。”余青青说。现如今,在父母的帮衬下,余青青把多亩的蔬菜基地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年能出产各种有机蔬菜一两千吨,其中辣椒、茄子、花椰菜等获国家绿色产品认证,稳定供应安庆、铜陵等蔬菜批发市场和多家大型企业食堂,年销售额达到三四百万元,公司也发展成了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带着村民干“我家原是贫困户,自年来到蔬菜基地务工,一年也有两三万元收入,于年顺利脱贫。”村民唐真华开心地说着。余青青介绍,在基地用工方面,他们一直都坚持困难户优先,在同等工作量上,付给困难户的工资要比其他工人每天多一二十元。目前,像唐真华这样长期在蔬菜基地务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曾经的5名贫困户都因此顺利脱贫,用工高峰期每天高达多人。为了帮助其他农户发展,她还无偿为洲上蔬菜种植户提供苗种和技术服务。年11月,枞阳县启动实施六大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项目。对生产有机蔬菜前景十分看好,一直想扩大生产但苦于缺少资金的余青青抢抓机遇,成功申报了设施蔬菜“万千工程”项目,每年以8%的分红分到各个村合作社。“余青青聪明好学,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做起事情更是踏实勤恳,在自己走上致富道路的同时,还不忘带动村民增加收入。近几年,她积极吸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到基地务工,每人每天80—元的工资,靠着这些收入,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新丰村党支部书记吴神友说。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荣光属于实干家。近年来,余青青也先后获得了“枞阳县劳动模范”“返乡创业之星”“安徽省百名农村产业女性带头人”等称号,年荣获安徽省劳动模范。余青青表示,作为一名“新农人”,要利用好江心洲的地理优势,继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章志周素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