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位于枞阳、桐城、庐江三地交界处,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全村辖31个村民组、户、总人口人。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1.48%,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经过近几年的脱贫攻坚,年实现贫困村出列,年贫困发生率降为0.2%,年脱贫任务为2户8人。
由于县域地理位置偏僻,水利基础设施差,农田大多是漏水且贫瘠的“筛子田”,农作物产量低,村集体经济多年一片空白,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0.5万元。穷则思变,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和扶贫工作队积极探索新模式,盘活山场、林地、耕地、水面等资源,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统一开发利用,发展扶贫产业,增加村集体的资源开发收入和经营性服务收入,破解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造血”功能。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年上台阶:年4.05万元、年13.95万元、年跃升到57.58万元。曾经“空空如也”的贫困村,短短几年时间实现“华丽蝶变”,靠的是什么?岱鳌村的做法值得借鉴与推广。
从党建引领入手,让党总支成为扶贫“主心骨”
岱鳌村注重突出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不断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担当起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落地生效的“主心骨”。一个能干的班长。支部强不强,关键在头羊。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组建后,思路宽、懂经营、善管理的党员能人姚钱尧被推选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发展需要眼光。岱鳌村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还有难得的人文资源,这些都是脱贫致富的优势,怎么才能把这些优势变成一种强势、一种机遇、一种生产力?姚钱尧胸有成竹。他上任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实行“换脑工程”:走出去,让干部“换脑筋”、工作“换思路”。他亲率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和种植大户3次到浙江安吉学习白茶种植技术、到金寨县学习大别山黄牛饲养技术、到芜湖市无为县学习龙虾养殖技术。当年,村里在产业发展方面成立了多个特色种养业合作社,有效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一支过硬的队伍。现任村级班子7位成员中,有1位种植大户担任村白茶种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1位经济能人任理事、1位发展能手任黄牛养殖合作社和木材加工厂联建的支部书记。新班子成员均为中专或高中学历,梯队配备、结构合理、战斗力强。一套管用的措施。村两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订四条改变贫困现状的措施:一是因地制宜,对全村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二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生产生活条件;三是从改造传统产业入手,破题发展茶叶、黄牛、龙虾、媒鸭和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四是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劳动技能。
从资源活化入手,让贫困户稳定脱贫“变股东”
岱鳌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低,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贫困村。村境内有亩集体山场,多为杂树、小老树,既产生不了任何经济效益,又可能成为严重的森林火灾隐患,多年来没有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任何益处。如何唤醒沉睡的山场资源,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成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头等大事。依托帮扶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和县招商服务中心的多种优势,该村借势发力,多次邀请省、市、县农科专家实地考察,请求传授盘活山场资源的妙招。经充分调研论证,专家找到破解之法:认为这里奇峰峻岭、云雾缭绕、溪流潺潺、气候湿润,特别适合白茶生长。
有了这颗定心丸,村两委着力在壮大集体经济上做文章。岱鳌村白茶种植基地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项目年村集体发包30亩、租金1.2万元;年发包80亩、租金3.2万元;发包亩、租金6万元;年二期项目建设规模扩大到亩,仅租金这一项就达20万元。
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就有了带动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发展的底气与资本。年,岱鳌村成立白茶种植农民合作社,作为项目投资主体,总投资万元,其中22户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入股98万元、32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垫资元入股6.4万元、吸纳5个村级合作社入股万元、村合作社及承包大户自筹.6万元。
雪球越滚越大,村集体通过这种方式,让贫困户扶贫资金进入基地“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务工“挣薪金”,盘活山场资源“分现金”,最后稳定脱贫“变股东”。
从经营主体入手,让龙头企业发挥带贫效应
岱鳌村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探索出一条让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带动式扶贫“生力军”的道路。
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通过牵线搭桥,吸引本村在外经商的两位能人姚雨生、汪飞回乡创业,承包了村集体的一期项目基地共亩种植白茶。除此之外,他们还各自流转了农户山场共亩种植白茶,分别创办了枞阳县岱鳌馨悦白茶有限公司和枞阳县岱鳌鹏飞茶场。这两位能人带回的不仅是资金,扩大了种植规模,更重要的是带回了先进的经营理念。由于他们采用了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减少了土壤养分流失,利于茶叶生长环境的改善。加上岱鳌山独特的自然环境,经营的茶园根深叶茂,芽肥叶壮,生产出来的茶叶色香味形俱全。
这两家龙头企业的白茶基地每年在土地整理、栽苗、除草、施肥、维护等方面共解决本村64位贫困户长期务工及人次临时务工,贫困户每年务工收入不低于2万元。参与公司经营的本村贫困户有小额信贷资金入股的、有土地入股的,除分红外还有务工收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村特色产业合作社吸纳全村所有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入社,增收脱贫。
从党员示范户入手,让贫困户嵌在产业链上
近年来,岱鳌村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产业扶贫工程,激活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推行“党总支(党员示范户)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进而带动贫困户全面脱贫致富。
该村党总支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帮助安徽大鹏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申报农业部南方牧草项目,从事黄肉牛养殖。公司法人陆大鹏发挥党员引领作用,流转村集体余亩养殖山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山区周边农户和贫困户发展“黄牛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和饲草种植综合立体循环经济生态农业”。贫困户不仅可以通过饲养黄牛增加收入,同时还能以贷款入股的方式获利。该基地吸纳了13户贫困户就业。据测算,一户饲养一头大别山黄牛,一年时间可获纯利元。13户贫困户年每户贷款4万元入股52万元,按6%每年每户光分红受益就达元。
该村梨园组党员余传圣,现年51岁,妻子患尿毒症多年,年被评为建档贫困户。为了摆脱家庭的经济困境,年,余传圣开始尝试养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枞阳媒鸭。在驻村工作队的精准帮扶下,年4月,余传圣获得了农业项目补贴7.5万元,扩大了养殖规模,饲养了1万余只媒鸭,年纯收入10万余元,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安排了2户贫困户就业。该村江庄组党员施发来,承包水田亩养殖龙虾并带动贫困户养殖。
在党员示范户的带动下,岱鳌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如雨后春笋,竞相拔节:梨园组余传明和曾庄组朱正权共种植水稻亩;下洲组王会林养鸡0只;光明组姚佐龙从事米面和菜油加工等,年收入可观;吸引邻近的阳和村村民王宜会流转岱鳌村土地余亩,建成投产绿色长廊,种植西洋杜鹃、月季和桂花等花卉苗木。这些党员示范户带动了本村和周边一大批贫困户务工增收。
岱鳌村通过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将贫困户嵌在产业链上,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脱贫。
从改变村容村貌入手,让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从年开始,岱鳌村通过畅通工程及“一事一议”项目,共建设村组道路18.8公里,道路提升工程18.2公里,实现水泥路村组通、户户通,自来水实现自然庄全覆盖。实施河渠清淤、塘坝清淤整治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结合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完成了文化广场及部分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安装路灯60盏,整改电力老旧台区16个,村居环境面貌大改观。年,投资余万元,新建标准化公共服务中心、党建活动中心和就业扶贫驿站,配置了比较完善的公共就业硬件设施,实现面对面集中办事和一站式服务,村民办事环境和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山因石而奇,地因人而杰。岱鳌地灵人杰,人文底蕴深厚,世界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故居就在岱鳌山“双狮岭”脚下的吴庄村民组。这里曾是新四军、游击队战斗生活过的革命老区,历史、山水、文化资源丰富。县、镇、村三级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手深度开发岱鳌山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集“文化产品研发、创意设计、文化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集约式复合型文化产业旅游景区。
在旅游开发上如何定位?麒麟镇党委书记方联胜说:“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促进旅游产业兴旺的关键要素。我们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岱鳌山的旅游业态和文化底蕴更加丰满厚重,倾力将其打造成地方特色文化名片。”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闻得到花香、听得到鸟鸣、记得住乡愁……”与三年前相比,如今的岱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鼓起了腰包笑开了颜,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朱文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