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早在新世纪之初,为破解“择校热”难题,在全国率先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创造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铜陵经验”。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所辖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教育县(区)验收。区划调整后,枞阳县于年提前1年顺利通过国家认定。近年来,我市推行“阳光分班”、校长职级制改革、“快乐3点半”课后服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创新探索,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目前,我市制定了“一个方案、三个清单”,即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级方案、任务清单表、问题清单。发挥督导力量,定期召开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推进会,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并督促各县区政府建立多部门工作例会制度,整体推进创建工作。去年12月,我市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启动基础教育优化布局,出台了《铜陵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各县区根据自身实际分别制定方案,确定“路线图”“任务表”,着力通过三年的时间,建立起布局合理、学段衔接、规模适当、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结构体系。
同时,多举并措,综合施策抓合力。盘活存量资源。年,我市将直管的9所初中全部下划到县(区)管理,进一步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无校籍管理”制度改革,教师由原来的“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取消校籍身份,加强县域内中小学教师统筹管理。印发《教育结对帮扶实施方案》,以5年为一周期,先后开展2期教育结对帮扶行动,组织53所优质学校、9个名师工作室、名教师通过支教、教学研讨交流定向帮扶枞阳县,提升贫困地区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
引进优质资源。加快融入长三角,通过采取“名校+”“集团化办学”等形式,打造西湖新区教育新高地,化解主城区学校过热问题。成功引进北师大铜陵实验学校,计划今年秋季招生。与上海松江区、浦东新区、四季教育集团、华东师范大学紧密合作,开办“正阳四季数学创新班”,引进华师大长三角数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学位制改革。为缓解主城区个别学校办学压力,我市正在研究出台学位制改革,即一套住房初中3年内,小学6年内只安排一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我市安排专人定期对各县区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差异系数实施监测,多次采集各县区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数据进行相关监测与分析,并以监测分析报告的形式及时反馈给县区和有关领导。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以“四不两直”的方式,交叉检查、随机抽查、实地暗访巡查。县区政府和督学对学校实行“双包保制”,并将推进情况纳入县区政府督查范围。同时,以《铜陵市教育督导工作信息》为平台,督促县区每月及时上报创建工作推进情况,定期编辑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动态,互通信息,上下联动,确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孙根楼杨竹青)
铜官区“锁定”目标让孩子共享优质教育
铜官区目前共有义务教育学校52所,在校学生共计人。该区坚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创立“铜官教育”新品牌,走出了一条富有铜官特色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
年7月,该区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区领导包保学校制度、联系会议制度。同时,制定出台《铜官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措施、任务清单、路线图和时间表。目前该区形成了政府主导、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今年4月,该区发布《关于在我区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校进一步加强学位管理的通知》,通过加强老城区部分学校学位管理,逐步化解超标准班额、大校额问题。
在《铜官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构建铜陵优质教育新城圈,建设全省教育现代化新高地,争当全国教育改革排头兵,倾力打造“铜官教育”新品牌的目标任务,并基本完成。为进一步缓解老城区就学压力,年以来,根据布局规划,在新城区新建并开办师范附小翠湖校区等10所学校。目前,衡山路学校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四中杨村校区、田家炳小学东山校区新建工作将于今年9月完成。
为实现学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教育装备提档升级,年,该区投入万元完成10所智慧学校建设,投资万元对部分学校班班通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今年拟投入.2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改善、教育装备提档升级。截至今年4月,区划调整以来,全区对教育共投入资金达13.23亿元,有效保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该区落实“两为主、两纳入”的政策,全力保障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共建立8所留守儿童之家。全区具有学习能力的“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7%以上,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6%以上。该区先后获得“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区”“铜陵市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近年来,铜官区通过阳光办学、精准帮扶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让孩子们“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的目标。
(秦文红杨竹青)
郊区:力争年实现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目标
年11月省教督委印发了《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导性规划》,郊区列入省第一批次(—年)参加创建全国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评估验收。目标在年实现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郊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50所,全区现共有学生数人。年该区通过了基本均衡验收(其中江北三镇学校于年通过)。
该区前期制定了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成立创建组织。开展优质均衡发展调研,进行学校布局优化调整,改善办学条件,建设中考考场,添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建设塑胶运动场,招聘补充教师,开展城乡结对交流等工作,有效推进该区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评估细则及规程标准要求,对全区中小学进行逐项摸底监测并上报,汇总后形成全区创建问题清单。理出突出问题,形成存在问题、措施整改、责任部门、整改时限清单。
今年3月30日,该区召开全区创建工作推进大会,有效推动工作开展。郊区教育局选派局科室负责人、督学及中小学校长于4月12日—18日参加市督导室组织的到宁波参观学习。通过培训,结合该区具体创建情况,从操作层面明确学校下一步如何开展创建工作。
下一步,各学校制定一校一策,明确本学校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时限清单。并实行三级联动,区领导包保到乡镇办,局领导包保到中学、中心校,责任督学包保到每所学校,实行周督查、月汇总调度制度,同步推进创建工作。对整改不力将发通报(结果纳入学校年度双目标考核)。
(姚连军杨竹青)
义安区:以创建全面促教育质量提升
近年来,义安区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均衡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为重点,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逐步实现经费投入、管理水平、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主要指标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年、年,该区连续两年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工作报告。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机制,并按照创建方案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等对标对表,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同时,该区开展专项督导,找准存在的问题。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创建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开展专项督导检查,通过实地检查,找准问题不足,形成问题清单。制定了《义安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实际制定具体操作方案,目前,正在积极落实问题整改工作。组织编制《义安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年)》等,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总数优化到32所。
该区不断优化师资,深化改革推进。招聘新教师有力解决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不足问题,均衡教师队伍配置,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切实规范教师日常管理,实行全员坐班制,加强教师日常管理;出台了教师交流办法、交流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教师交流力度,确保教师工作取得实效。
此外,该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着力打造“一校一特色一品牌”,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教育合作战略协议,围绕主题和项目学校发展规划开展专题研究,指导项目学校科学发展,带动区域内学校同步提升办学内涵。加大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每年对学校工作进行“办学效能考核评估”,以评促完善,引导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盛菁杨竹青)
枞阳县: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巩固与提高
枞阳县不断巩固教育事业基本均衡发展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初步形成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该县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做到财政预算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发展规划教育项目优先安排、人事招录教育用人优先补充、工资改革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民生实事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紧紧抓住办学条件、教师资源以及教育质量等重点环节,稳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制定了《枞阳县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和《枞阳县“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明确到年,建立起布局合理、学段衔接、规模适当、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结构体系。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优化师资配备,根本解决“城镇挤、乡村弱”的问题,到年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优化义务教育布局,稳步调优义务教育农村学校网点布局,着力解决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乡镇学校生源萎缩、成班率低、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县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差距不断缩小,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教育发展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该县注重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每年参加不少于90学时继续教育培训;开展“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能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升。同时,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典型,完善乡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
该县加大义务教育投入。五年来,该县义务教育预算内拨款实现了“一个提高、三个增长”,还积极推进智慧学校建设。此外,立足县情,有序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装备配备,加强经费投入使用管理,补齐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切实保障正常运行。年校舍维修改造项目21个,改造薄弱学校能力提升项目20个,主要有校舍维修、运动场改扩建、大门围墙改造维修、道路场地改造等。
(王中林杨竹青)
本版图片由杨竹青徐小波摄-05-:00:00:0杨竹青铜陵教体步履不停创办更好的教育/enpproperty本文来源:铜陵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