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241.html年12月16日,北方的天气已经足够寒冷,一位失聪的孤独老人,颤巍巍地走进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老干部科,布满老年斑的手抖索着掏出一张纸,递给科长李彬老师。李老师接过来一看,竟是一封手写的遗嘱:“我已92周岁,估计活不长了,我去世后火化,骨灰撒在运河里。我的存款有30多万元,全部用于助学或扶贫,衣服、被子用于扶贫。特此存老干部科。”老人又掏出一张满是字迹的纸,这次没有递给她,而是翻过一面,用笔和她“交谈”:我想捐款。老人望向李彬的眼神,纯净而坦荡,让李彬感到很温暖。后来她说,老人的眼睛,如一汪泉,不含杂质清可见底,又如一道光,照亮了尘封的心。这位老人,就是沧州职院离休教师方桂馥。李彬老师向学院汇报了方桂馥老人捐资助学的意愿。为帮助老人实现心愿,18日下午,沧州职院举行了“方桂馥同志爱心助学捐赠仪式”。仪式上,老人打开花布包,捐出了73张存折。掌声如潮响起,老人又悄悄地向主持人递上一张纸条:“我还有几万元余款,要继续捐献。”主持人把老人的字条在现场转述后,引来台下更加热烈的掌声。半个月后,学院教职工到敬老院给方老拜年,他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个旧皮包,用青筋毕露的右手,颤颤巍巍地打开皮包夹层,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张字条和一沓存折。大家展开字条,上面写着:“这是我剩余的12张存折,一并交给你们,让孩子们好好上学。”老人这两次共捐出了85张存折,共计.17元。这些存折,最大的一张是1.2万元,最小的一张是元,时间跨度长达40年。记者问:“存折存了多少年了?”方老用颤抖的手写道,“半辈子吧”。“都捐了,以后生病怎么办?”方老又一次用颤抖的手写道,“钱用不了,还要继续捐,不用操心,我已留存元,够用了。”“攒了一辈子的钱,不心疼吗?”方老笑了,纸上又留下了一句,“钱要起作用,我去世前,必须这么办”。在场的人们打量方老居住的房间,这是一个只有几平米的房间,没有卫生间,满室只有一张铁床、一个简易衣柜、两把椅子、一个书桌,一个方凳,再无他物。后来的几年,方老又陆续捐出十多万元,累计捐款50多万元。人们为老人的慷慨而感动,他的事迹在沧州广为流传。90多年默默无闻的方桂馥,就这样走进人们的视线。安徽省枞阳县古称“桐城”,人杰地灵,孕育过一大批文化名人,文化底蕴深厚。年,方桂馥就出生在枞阳县晓礼庄。不幸的是,这个端方少年早早失去了父亲,寡母的辛勤劳作,给儿子做出了榜样,方桂馥很争气,顺利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战乱频仍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在苦难中挣扎,承受着无法摆脱的命运。30岁时,方桂馥生了一场大病,当时医疗水平有限,他失去了听力,像鱼沉落海底,陷入无声的世界。同事们都投入热火朝天的新中国建设中,方桂馥却只能后退,回到只有图像没有声音的“默片”时代。他急的瞪大双眼,想“看”清楚别人在说什么,用拳头“咚咚”地锤墙,想听到哪怕一丝声响,直到手锤出了血,也只是在墙面留下一团触目惊心的鲜红。这个世界仿佛已经不属于他了。他沉默寡言,每天只埋头工作,久而久之,语言能力也退化了,只能用笔与人“交谈”,成了“隐身人”一般的存在。幸运的是,还有工作,可以缓解他的痛楚,“还有事等着我做”这个念头,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年8月,方桂馥调入沧州市农科所工作。后来,农科所被合并,他又成了沧州职业学院的员工。年轻时,也不是没想过结婚成家,终究还是错过了婚姻大事。躺在老年公寓的小房间里,方桂馥蓦然惊觉:已经90多岁了,这一生,就快结束了。细数一生,他只做了两件事:科研、教学,他已为此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因为失语,方桂馥人生中的90多年,就像是一个谜团,他孤身一人生活,没有亲友,没有儿女。工作多年,他几次拒绝了单位的福利分房,一个人,有宿舍容身就够了,住哪里都一样。离休后,他又说“离休了,不能占着单位的房子”,主动从学校宿舍搬出来,找了一个当地最便宜,条件最差的养老院,每月全部养老费用元。他过着规律的生活,每天吃饭、睡觉,常去公园走走。坐在公园长椅上,看着公园里跑来跑去的孩子,一坐就是半天。看样子,他无疑是喜欢孩子的。有时候遇到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玩耍,还掏出几块糖逗弄孩子。一次,方桂馥看到一个孩子在公园长椅上趴着写作业,孩子手里的铅笔都削成了捏不住的铅笔头,还激动地掏出两张钱,让孩子去买书本纸笔。诸如此类的事情,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不说,别人也无从知道。他周围的同事只看到,他一生简朴,对自己简直达到了“抠门”的程度。他脚上的袜子都穿破了洞,一床烟熏火燎的破被也舍不得扔,常买最便宜的大烟叶装烟袋锅子,喝最便宜的茶叶沫,一个大茶缸子不知道用了多少年,连穿的,都是捡拾敬老院去世的人遗留下来的,他也不忌讳,只要能穿就行。离休的方桂馥,每月离休金就有五千多元,在沧州这个小城,也算高薪了。原来大家只知道他很“抠”,没想到,他从牙缝里攒下的钱,竟然全部捐了。也许,他曾在路上见到那些灰尘满面的打工人;也许,他曾在电视上看到那些失学儿童的求助;也许,那个祈盼上学读书的大眼睛曾触痛了他心底的柔软;也许,他最了解,离他最近的那些沧州职院学子,为学业背负着什么……他周围的世界,是无声的,他也如一粒微尘,无声无息地融入这个世界。方桂馥只想做该做的事,然后,回归宁静。即使是微尘,也可以散射出光。九十多的高龄,方桂馥已经很难单独下楼。每天,他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窗前的藤椅上,晒太阳、读书;眼前的字迹越来越模糊,即使戴上老花镜,也看不清报纸了,他就静静地坐在那里,世界也沉静下来。他“说”的最多的,就是“不用了”,“够了”,“别麻烦了”、“不要乱花钱”,他很怕麻烦别人……他还在一点一点地攒钱,学院有人来看他,他打开衣橱,写一张纸条,连同钱一起递过去:“我又存了点钱,拿走吧!”后来,他干脆把工资卡交到学院,只用一点生活费,其余的钱,全部充入“方桂馥奖助学金”中。沧州市副市长梁英华去探望他,给他带去一万元奖金,叮嘱他:“这一万元奖金是给您用的,不能再存起来,也不能捐出来了,要自己用。”方桂馥孩子似的,张开牙齿已掉光的嘴,仰头大“笑”,然后在纸上写道:“我用不了,不能浪费,再加上一些给助学金。”这些年,方桂馥捐款共计.17元,到年年底,沧州职院有78名学生获得了“方桂馥助学金”的资助,资助金额超过30万元。这位高龄老人的大爱精神传播出去,感动了沧州,感动了全国网友。方桂馥被评为“沧州十大新闻人物”,“感动河北十大人物”,入选“中国好人榜”。每次面对记者,面对这些荣誉和宣传,他都忐忑地写下“待我太过了”。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国家却给了他太多的荣誉。收到学生的消息,是他最开心的时候,他知道那些孩子已经学有所成,开始回报社会。曾接受他资助的学生刘洛帆,毕业工作后,给他寄来“年礼”,写信称“喜欢看方爷爷笑,方爷爷笑的时候,好像世界都温暖了。”45岁的特殊学生陈克飚,考入沧州职院渴望接受更系统更专业的学习,但由于和女儿同时上大学,妻子又下岗,在最困难的时候,是“方桂馥助学金”的资助,让他得以完成学业;来自山村、家庭贫困的朱鑫丽,因“方桂馥助学金”的资助,收获了自信,她说“我特别感激方爷爷的帮助,他不仅在物质上帮助我们,还经常在精神上鼓励我们。”方桂馥“说”:“想想那些贫困的孩子,能在我的资助下好好学习,心里真是欣慰。”每周二,都有受资助的学生去老年公寓看望他,给他带去爱吃的零食、水果,为他读书读报,表演小节目。孩子们一来,方老也“返老还童”,比孩子还开心,他让每个学生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一一对照,记住每个人的脸。这个孤独的小屋,一时充满欢声笑语。“大爱无言”这四个字,于方桂馥老人,再确切不过了。他无法说什么豪言壮语,甚至这一生,绝大多数时光,都在沉默中度过。方桂馥的善行在新闻上播出后,远在安徽枞阳的侄子们,才认出这个叔叔。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杳无音信,老家的人都以为他在战火中死了。侄子给沧州职院领导写信,感谢院方对叔叔的照顾,表示支持叔叔的善行。领导把信转交给方桂馥,建议让侄子来沧州探望他。方老在纸上写下“同意”,想了想,又加了四个字:“路费我出。”这位生于战乱年代的老人,先后失去父母的庇护,中年又经受失聪失语之殇,在无声世界里孤独地生活了七十年,却依然真纯如赤子,向世界捧出一颗大爱之心。献出所有的爱,不带走一根草,平凡的生命,因这份大爱而更加厚重和丰盈。年1月27日,百岁老人方桂馥无疾而终,安静地离世。那天,天气清寒,阳光明媚。方桂馥老人去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有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陪在身边。他走后,沧州职院的工作人员发现,他遗留下一张存折和一张工资卡,里面还有27万多元的存款。他没有留下遗言,沧州职院遵照方桂馥七年前的遗嘱,把这笔钱放入“方桂馥奖助学金”里。慈善家特蕾莎修女曾说:“人类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贫困、生病或饥饿,真正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没有人伸出援手。”这个社会,人们活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物质。但总有一群人,让我们的心变得柔软、纯粹。方桂馥老人,让我想起我熟知的另外一些“好人”。以74岁高龄,蹬三轮车助学35万元的白方礼;捡破烂攒钱捐助学生的90岁老人陈长贵;省吃俭用资助21位大学生的退休职工回振铎;为教育事业奉献半生年华,在深山支教40年的支月英;在云南教书、捐钱、建校、落得一身病痛的“时代楷模”张桂梅……这些平凡人做出的非凡之举,常常让我们感动的热泪盈眶,也让我们懂得,什么是善良和高贵。孔子说:道不远人。我们一心追求的“道”,就在身边,在随手可做的日常生活中,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选择,如何去做。平凡人的善行,没有太阳的光芒,却如手执烛火,薪火相传,照亮黑暗。.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775.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