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针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时,坚持“惩治、教育、修复”一体原则,既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又注重生态环境修复,同时积极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共治的格局。检察机关在对该类案件提起公诉时严格审查,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一并提起公益诉讼。

下面是近年发生在我省的一起案例——

刘某甲(枞阳县汤沟镇官峰村村民)分别与汤沟镇新风村中心组、卫星组、连心组、火箭组、大丰组村民签订了土地承包协议,以每年元/亩的价格,承包上述5个村民组集体土地32.53亩,用于种植农作物,承包期限为5年。刘某甲、刘某乙、钱某某、鲍某某、施某甲、施某乙、刘某丙口头协议共同出资,在刘某甲承包的32.53亩土地上挖水塘建大棚养鸭,费用均摊。年6月份,7名被告人在承包的土地上挖掘水塘7口,建成塑料薄膜大棚7座,简易活动板房11个,其余空地用建筑石子铺盖,购进鸭苗开始养鸭。经铜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鉴定,刘某甲等7人承包的26.亩基本农田受到破坏,其中挖掘的7口水塘,平均深度约1米,面积6.亩,属于严重破坏耕地;建设的11个简易活动板房,面积0.亩,为中等程度破坏耕地;建设的7座塑料薄膜大棚及建筑石子铺的空地面积19.亩,为轻度破坏耕地。

枞阳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指控被告人刘某甲等7人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审理过程中,经枞阳县人民法院主持调解,公益诉讼起诉人枞阳县人民检察院与7名被告人已就公益诉讼部分达成调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经评定,7名被告人自行恢复后的涉案耕地质量与周边耕地质量一致。

经审理,枞阳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刘某甲、刘某乙、钱某某、鲍某某、施某甲、施某乙、刘某丙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变被占用耕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应依法惩处。在共同犯罪中,7名被告人所起作用相当,不宜区分主从犯。鉴于7名被告人已将涉案耕地恢复原状,并在相关媒体上登报道歉,公益诉讼请求已全部实现,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性已基本消除。综合考虑具有自首、当庭认罪等法定情节,对7名被告人各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元。宣判后,公诉机关未抗诉,被告人未上诉。

本案中,被告人刘某甲等7名被告人因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罚,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时一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审理过程中,经多次释法明理,7名被告人与公益诉讼起诉人就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部分达成调解协议并全部履行完毕。根据7名被告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综合考虑各被告人具有的从轻、减轻处罚情节以及案涉耕地恢复情况,对7名被告人均判处有期徒刑刑罚,并适用缓刑。本案办理切实保护了耕地资源,并对其他同类案件具有参考意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