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今安庆市境内先有皖、桐、宗、舒等国,在战国时均已属楚。及至秦朝一统六国,设郡置县,今安庆市地区开始纳入全国的行政区划中。
秦朝
上图为公元秦朝末期。此时安庆市境内仅存在居巢县,属九江郡管辖。
居巢县(也作居鄛),秦置,位于今桐城市南。两晋时期被废,未延续下来。楚汉著名谋略家范增便是居巢人。
西汉
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安庆市境内存在上图四县,属庐江郡管辖。
皖县,西汉置,县城位于今潜山市。西晋永嘉末废,未延续下来。三国时期著名的大乔小乔便是庐江郡皖县人,只是历史上并不如演义中的美好。
湖陵县,西汉置,县城位于今太湖县东南。东汉时废,未延续下来。
松兹县,西汉置,县城位于今宿松县东北。东汉时废,未延续下来。
西晋
上图为公元年西晋时期。此时今安庆市境内的建制县仅剩一个皖县,属庐江郡管辖。
隋朝
上图为公元年隋朝时期。此时今安庆市境内存在上图五县,属同安郡管辖。同安郡即今安庆市地级行政建制的前身,南朝梁大宝元年(年)置,初名晋州,后曾改为江州和熙州,隋大业三年(年)改为同安郡。
怀宁县,东晋安帝置,为同安郡治所,取意“怀宁兹土”,即今怀宁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此时的怀宁县治所在今潜山县梅城镇,后来的历史波澜曲折,年方迁至今址。
太湖县,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年)置,即今太湖县行政建制的起源,以在太湖水之侧为名。隋开皇初为晋熙县,开皇十八年(年)复名太湖县,延续至今。
宿松县,隋开皇置,初名高塘县,开皇十八年(年)改为宿松县,即今宿松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望江县,东晋安帝置新冶县,隋开皇十一年(年)改为义乡县,十八年取举目可望江流为名,改置望江县。望江县在建国后曾和怀宁县合并一段时间,后又分开,延续至今。
同安县,隋开皇十八年(年)改枞阳县置,即今桐城市行政建制的起源。而枞阳县是西汉时期置,只是其治所在今枞阳县,此时迁至今桐城市城区,并且改名。
唐朝
上图为公元年唐朝时期。和隋朝时相比,行政区划并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同安郡在唐武德四年(年)改为舒州。后来还曾被改名为盛唐郡,不过只存在一年。
北宋
上图为公元年北宋时期。和唐朝时相比,只有同安县已改名位桐城县,其余无变化。
元朝
上图为公元年元朝时期。此时今安庆市境内存在上图六县,属安庆路管辖。之前的舒州在南宋先改为安庆军,后改为安庆府,元至元十四年(年)则改成安庆路。
而怀宁县在南宋景定元年(年)移治今安庆市城区,一直持续到建国后。
潜山县,元至治三年(年)置,以潜山为名,即今潜山市行政建制的起源。潜山城区历史上存在过多县,但今县的行政建制历史只能追溯到元朝。
明朝
上图为公元年明朝时期。和元朝时相比,安庆路在元至正二十一年(年)被朱元璋改为宁江府,次年改回安庆府。行政区划上并无大的变化。
在今安庆市地区,清朝延续明朝的行政区划,故不累述。
民国初期
上图为公元年民国初期。此时今安庆市地区均属安庆道管辖,治所在怀宁县。安庆道的辖区相当于今安徽省中部地区,年安庆道废,各县直属省。
建国初期
上图为公元年建国初期。年怀宁县城区析置安庆市,为安庆建市之始。年安庆市撤销,并入怀宁县。年又置安庆市,初属安庆专区,次年升为省辖市,便是上图中红色的地域。
怀宁县也因此在年县治迁至石牌镇,年迁至今址。
而安庆专区则是年置,辖怀宁、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潜山、桐城、桐庐等县。年铜陵、贵池、青阳、至德、东流县划入,便是上图的行政区划。
岳西县则是年析潜山、舒城、霍山、太湖四县地置,县城同今。
当代
随着年撤地设市,年枞阳县划走,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安庆市行政区划史,秦朝时期其境内便有县级行政机构,但未延续下来。延续至今的县级行政机构中,当属怀宁县和望江县的行政建制历史最为悠久。
尤其是怀宁县,历史上长期是地级行政治所。但现代后由其析置的安庆市取代了他的地位。
最后再说说枞阳县,可以说从古至今,枞阳县便属于安庆市及其前身的管辖。行政区划也一直很稳定,直到年的划分,让两地就此分开。
END
回复获取怀宁供电公司最新计划停电公告
回复获取怀宁新小区商品房销售价格备案表
回复获取怀宁在校生补助政策
回复获取怀宁最新企业用工招聘信息
回复获取年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指南
回复获取怀宁县农房设计方案图集汇编
回复获取最新怀宁15路公交线路表
回复获取怀宁博物馆图书馆等开馆时间
▌来源:百家号/地图进史
▌关于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45.html